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戈登:干细胞治疗路急不得
2018-10-07 10:23:52 来源:文汇报
干细胞治疗路很长,急不得
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戈登首次访沪,表示核移植更有可能用于临床
■
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戈登就发现,将一种青蛙肠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其卵母细胞中,最终这些细胞有一部分发育成了小蝌蚪。由于发现了 “细胞重编程”的过程,他于2012年与“多能干细胞之父”、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一起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经过多年发展,人们已开始将这种成熟体细胞通过“返老还童”改变“职业”的技术运用到疾病治疗上,而且对它的期望越来越高。戈登认为,目前干细胞治疗尚处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,很多问题需要一步步来解决,切不可心急。
“目前,对于仅由一种细胞损伤引起的疾病,用干细胞治疗是可行的。”戈登在昨天的论坛报告中,介绍了他的实验室最近用干细胞来治疗黄斑变性的案例。黄斑变性是一种眼部疾病,其病理机制主要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,致使视力衰退,甚至失明。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,戈登提出一种新的诊疗手段——从病变细胞中取出细胞核,放入卵母细胞中培育全新的视网膜色素细胞,再用新细胞替换已损伤的细胞。
戈登同时提到,他的一位在美国著名高校做研究的学生,将体细胞转换成胰岛细胞,用来治疗糖尿病。“这都是目前能支撑临床应用的技术,但如果涉及多种细胞,情况就复杂了。”他说,目前科学家并不清楚这么多细胞在器官组织里的排列组合是怎样的,所以尽管能够分化出不同种类的细胞,却还无法将其组合起来,解决由多种细胞损伤引发的疾病。
这位85岁的英国老爷爷多年从事核移植研究,对于这几年大热的多能干细胞有着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,核移植比多能干细胞所产生的干细胞质量要好,也更安全,将来更有可能应用到临床。
对于中国学者近年来在基因编辑、克隆等领域所做的出色工作,戈登给予高度评价,希望与中国同行有更多交流与合作。去年底,他为上海学者孙强发表在《细胞》杂志上的体细胞克隆猴论文撰写了评论,称其为“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”。他说,这项工作攻克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原有的技术瓶颈,一个定制化卵母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的时代由此开启。
快来分享: